站在门外,小叩柴扉门初开。
2025年3月,省心协公号发布一则“新手心理咨询师实践成长互助”项目招募,当我看到第一眼就觉得——我很需要。
是的,我只是一名多年前考过二级咨询师证、零散的看书+网络学习、从未有任何实践的新手,更准确的说,我连门还没有迈进去。可以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兜里揣着一本“通行证”,站在“心理”大门前,内心略有踟蹰慌乱。
阳春三月的日光微暖,拂过脸颊的风也有了花开的气息,双脚却有些不合时宜的少了几分生机。不知推开门后是怎样的景致,我是否适合?我能否走下去?
唧唧复唧唧,徘徊复徘徊。就在此时,内心有一个坚定的声音催促我:不要犹豫,赶紧行动起来。
于是,小叩柴扉,轻推门。
第一步,山重水复心茫然
负责老师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目标倾向,给我匹配了两组完全陌生的伙伴:在A组,我是咨询师;在B组,我是来访者。我们需在两种角色中,各进行10次体验,方为项目完成。本文只记录我作为咨询师的心路历程。
我很感谢我的咨询师在第一次咨询中很规范的为我展示了开场白,让我在以咨询师的身份,面对初见、陌生的来访者时,能够比葫芦画瓢的开了头。
没错,完全是模仿。
视频会议的那头,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漂亮,也透着锐利。她专注的等我说完几句开场白后,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抛了出来。
天呐,那是怎样的一次又尬又乱又强撑的体验啊!我似乎知道她在说什么,又似乎根本没有理解,如果内心有画面,它一定像极了一条八爪鱼,每个爪子都试图在抓取,却什么都没握住,只剩凌乱无力的扭摆。
“我觉得你没有理解我想表达的”,我的来访者温和礼貌的表达,我挂着温和礼貌的微笑,内心早已杂草疯长。我试图换个方向再去谈谈,来访者依然明确表达“我觉得我们一直在边缘徘徊”。
40分钟,一节课的时间,于我,内心从动物、杂草、荒漠,不知变幻多少场景;于我的来访者,也依然没有被get到。
撑够50分钟才算一次合格的咨访。我默默的看着时间,也暗戳戳给自己鼓劲:再熬10分钟。
如果你问我,在黑暗的裂缝中看到光是怎样一种感觉,我会回答你:我看到了。在最后的10分钟,我的来访者有些欣喜的说:“这是我今天想要的点儿”,一句话,让我濒临灰暗的心,倏地有了色彩,有了生机,有了力量。
我死死的抓住这一缕光,趁势而上,给前面所有的荒芜画上一个生动的句号。
第一步,走的很滞涩,欣慰的是,我迈开了这一步。
复行数步,仿佛若有光
有了第一次结束时温馨的符号,第二次再见,就多了一些熟稔。依然她抛出问题,我在倾听。
是的,直到第二次,我才想起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倾听,共情,尊重,反馈等等。我将关注点聚焦在我的来访者,让我的思绪像雷达,对她的叙述和情绪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
第二次的咨访顺利完成,我们彼此都有更好的体验。有一种正在建立关系的感觉在悄悄蔓延。
此时,我对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建立”有了更多的感触。咨访关系是一场以专业为底色、以情感为桥梁、以安全为保障的双向奔赴,当我的专业还没有达到“浓墨重彩”时,就更多的用真诚的倾听与陪伴,和来访者同行。
也是直至此时,我才理解为什么一次心理咨询要10来次不等,一份信任的、舒适的关系建立,是多么珍贵又温柔的基础啊。
再走几步,未成曲调亦有情
走过春的缤纷夏的葱郁,走过浅秋的温润,我们在仲秋时节完成10次咨访。
由于前期关系的建立,后续我们对人际冲突、家庭关系、专业成长等问题陆续探讨。
请允许我用“探讨”这个词,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真的在做心理咨询,不过也的确是来访者所遇问题,每次,我尽量让自己置身情境之中,做好咨询师必备的角色,与来访者一起走进她的议题,尊重,倾听,接纳。
尤其是“接纳”。我们有几期讨论人际关系议题,在分析和评价事实、信息时,我感受到个人价值观、立场等主观因素在探头探脑,大有想窜出来的架势。
冷静下来,我想到了价值中立、不评判,我想到了无条件接纳。只有充分共情,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对方的情绪。
特别是有一次,我的来访者因情绪困扰找到我,她说“我没有想过我会需要咨询”。可以想象,没有任何技术能力的我给予不了更多专业的支持,可是,我真诚的陪伴、无条件的接纳,给到来访者温暖和力量。她说:“谢谢你看见了我的情绪”。
那个瞬间,我也被看到了,被接纳了,内心洋溢着幸福。
已经起航,轻舟直过万重山
我能感受到来访者对我的信任逐渐增加,让我很感动;她也毫不吝啬的夸赞“我看到了你的进步”,让我很欣喜。
从一个嘎嘎新的小白,到迈出这一步,我切实感到了自己的进步。简单总结一下自己虽不丰盈却也掷地有声的小收获吧。
首先,我从实践体验中学习了规范的咨询流程。如果再次面对陌生的来访者,我能够游刃有余的开始。
其次,我在实践中逐步懂得咨访关系中所需要的良好关系的建立、接纳、共情等,专业技术可以逐步提高,真诚永远是最温暖的底色。
第三,这个过程不断促进我个人有意识的提升,比如有一次的结束,我们计划下一次聊大众心理,我将几年前的《乌合之众》又加急复习一遍。
至此,请允许我特别感谢省心协,提供了一块丰饶的土壤,让每个人可以认真参与、深度体验,只要你愿意深耕细研,你就能收获你的成长。
我也特别感谢我的来访者,用一个个问题、案例,一次次分析、研讨,助推着我的成长。
我只是刚刚推开这扇门,也是刚刚起航,我知道,前方有更远的路、更多未知的景致,我需要的,是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