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的医学模式,立体的健康服务--冯俊方

2015-04-19 09:51:19

综合的医学模式,立体的健康服务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联合案例讨论记要

 

2015年4月15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就在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诊疗模式,开始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落地。

这次活动是践行综合医学诊疗模式的一种形式,称为“联合案例讨论”,意为从生理、心理社会、伦理人文等不同角度,共同讨论一个案例的诊疗问题。活动由郑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以下简称省心协)共同举办。

当日下午,在中心示教室,坐满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郑州大学教育系赵山明和耿耀国教授,文艺评论家、中州大学的刘海燕教授,《医药卫生报》主任记者朱晓娟女士,中心常国胜主任、李丽副主任和中心的相关医生、心理师,省心协的会员朋友们,将对一个“头痛”多年的高中生进行现场讨论,会议由常国胜主任主持。

会上,常主任介绍,中心与省心协合作,致力于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实操项目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个项目的形式之一“联合案例讨论”今天落地。随着综合医学模式践行的完善,将会多层面地服务于患者,化解医患冲突,尽到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小林(化名),男,17岁,高二学生,自幼生在农村,由于父母打工,2岁起便由爷爷奶奶扶养,上初中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一个小自己4岁的弟弟,也和他一起住爷爷奶奶家。在小学六年级时,开始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肌肉紧张等,一直持续了整个初中阶段,他一方面积极求治,一方面努力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上高中后成绩下滑,因为头痛加重来到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像他这样问题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很多学生因为这些问题而无法继续学业,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家长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也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今日的讨论会上,来自医疗,心理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对该患者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从医学角度上,耿耀国教授认为患者存在抑郁障碍并且有鲜明的青少年特点,即典型的焦虑情绪和冲动行为,应该诊断为抑郁栏目下的破坏性心理失调障碍,同时和其他相近的精神障碍进行了鉴别。

从心理学角度上,李丽谈到其成长过程中,可能由于长时间被父母忽视而通过症状来呼唤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也就是继发性获益,当这些症状出现后,父母的关注点才从打工挣钱中,从弟弟那里转移到来访者身上,他的被关注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种获益不仅在中学生中常见,在很多成人那里也是屡见不鲜的,由于父母只关注他的头痛,他的头痛才迁延不息,检查做了,药也吃了,结果病就是不好,其实就是把心理问题用躯体进行解释,也就是躯体化。

从社会学角度上,刘海燕教授首先看到的是这孩子面对这样的阵式从容不迫,不亢不卑,问话能答,答话切题,称赞他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是她看到来访者虚胖的体型,推测他可能爱好不多,不爱运动,这些都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三,她还看到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些老师从来都是无证上岗,他们的素质,他们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她觉得要多和孩子的父母沟通,改变对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

省心协的会员代表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赵山明教授发言:认为通过详细问诊和讨论,我们看到对待同一问题,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应重视“无器质性病变疼痛”的潜意识意义,通过这种症状,求助者想回避什么?替代什么?使用的是什么防御机制。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减少片面性,给求助者以尽可能全面的帮助,在医疗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最后,常国胜主任发言:认为通过今天的会诊和讨论,可以对患者得出以下看法: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躯体形式障碍,表现为抑郁,通过抗抑郁药物给予治疗;从心理学角度要考虑症状的意义,解释症状背后的东西,以改变认知;从社会学角度,应鼓励来访者发展更多的兴趣,加强体能锻炼,与其家人沟通,共同帮助来访者走出病霾。常主任还告知大家,这样的联合讨论以后会持续进行,计划每月一次,届时将邀请更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参与讨论。

“联合案例讨论”的方式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大家期待下次活动的到来。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20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