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的角度看婚姻——王宇中教授讲座记实

2012-06-01 11:58:59

 

2012527,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被暖暖的阳光照耀着,体验到一种发自身心的舒适与温暖,怀着期待和喜悦的心情的我将接受另外一种心灵的滋润,倾听郑州大学王宇中教授关于婚姻的讲座:《婚恋案例分析与指导》。
教授生于河南,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1992年完成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生课程,先后在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兼任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个职务都与心理、社会、人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这就是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邀请他来做本次论坛主讲的原因。不在于他的教授头衔或种种职务,而在于他的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心理学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以及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一种真诚的责任感!王教授目前正在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做婚恋匹配的研究与人格测评工具的开发,并出版《当代中国人幸福婚姻结构探微和谐婚姻模型的实证分析》(以下简称《探微》),今天他便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和大家展开分享与讨论。
教授首先介绍了《探微》的第一章节:社会交换论视角下的婚姻关系。这包括经济基础、外貌、社会地位等,其中爱情是其交换的最高形式。并对爱情进行了定义:它是恋爱时期的一种感情或两性关系的某个阶段。这样也许使我们更明白,为什么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到最后变成了亲情。因为爱情是特定条件下的一个阶段,或者是婚姻开始的一段最美的旋律,而不是婚姻的全部,如王教授所言,站在一个宏观的人际关系及个人发展的角度下看婚姻,我们就不会在婚姻里苦苦寻找失去的爱情,使婚姻陷入抱怨和挑剔的关系当中,相反会更务实的感受到婚姻带给个人的安全感和发展平台,做利于婚姻的建设性工作。
教授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小例子来说明婚姻所呈现的社会交换论:一个人长大独立后要有自己的住所,因此要买房,买睡觉的床,买做饭的炊具和生活用的家电等必需品。后来他遇到一位异性,感觉不错,两人一商量可以合买一张大床,共同用炊具及生活用品,寂寞的时候还可以说说话,有麻烦时可以帮个忙等,这就是婚姻。婚姻是种高度的社会合作,它不仅满足了人的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满足了人的亲密感及归属感的需要。可以引申的意思还有:我们是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两个人,保持生活及人格的独立性同时又有亲密关系的一种满足,不存在谁依赖谁或谁亏欠谁,避免一种婚姻是依靠,对方必须永远忠诚于自己的高期望,便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这种实惠的交换论可能没有了浪漫的诗人情怀,但对于婚姻的实质更接近,也更有利于婚姻”,王教授如是说。由此,这也解释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些发达城市的大龄单身女越来越多,因为她们不再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一种物质的依赖,另外某些精神及生理需要也可以通过同居来满足,甚至私生子都不是什么大的新闻了。那么人独立了后,未来会不会不再需要婚姻啊?王教授的回答很果断:绝对不会。因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我们需要一种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婚姻的最终目的是拷贝自身。王教授的这种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的讲述,使我们对婚姻有了一种更客观、透彻的认识,这种认识使我瞬间有了一种感悟:原来婚姻是如此美好!她对我们个体的生命而言是种丰富与滋养,无论对方如何,我们都因他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而幸福过、痛苦过、悔恨过、宽容过、接纳过,这不正是生命的种种体验吗?我们不正是凭借于此才成就了今天坚强而又饱满的人格吗?
教授接着讲述了他的“网络择偶测评软件”。这个软件根据个体的生理特点(年龄、健康等)、外貌特点(身高,长相等)、价值观、个人性格等作为个人的基本材料,然后软件会根据这些给其选择合适的配偶,这种科学的选择不仅只是节省了婚姻匹配所需的种种成本,更是科学的帮当事人选择了更适合他结婚的对象,这种适合体现在两个人更切合实际的生理匹配、物质基础、教育背景及其所衍生的价值观,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大降低了离婚的可能性,这在某种方面也节省了社会资源及成本。王老师很中肯的说:“离婚是需要成本的,他会大大伤害一个人生活本所拥有的稳定,有些人不离婚就是考虑到这个方面”,这话可能听着很赤裸、很势利,可这就是现实。至此,一位同学问道:“这样的一种快餐式择偶,会不会使婚姻变得很势利,爱情也得不到保障呢?……”王老师很自信的回答:“不会!这样反倒保护了爱情。使人们在一种可能产生婚姻的前提下恋爱,爱情当然更有保证!”接者他还是用现实的例子来说明了这个情况:一位学生哭着去找他做咨询,说自己的男朋友骗了自己,她非常的气愤决定分手。原来,她才发现和自己谈了三个月爱的死去活来的男友,教育背景竟不是统招学历而是高等教育,她非常伤心,毕竟谈了一段还是很有感情的,但又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还有一个例子,一位要结婚的女性到婆婆家去了一次后决然和男友分了手,理由是:“看他家那样子,看她妈说话那样,唉,没法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也无法接受纯粹的爱情做为婚姻的全部,所追求的纯洁的爱情当经历婚姻时会变的不堪一击。因为前者是种感觉,而后者是种生活。这正说明了婚前做了解和筛选的重要性。听王老师介绍,西方国家的网络择偶已经在使用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过成功率还不是很高,大概在6%左右;中国的使用率和成功率可能更低一些。他这些年一直在调查国人婚姻幸福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做为网络择偶量表的匹配因子。这些研究还包括人生幸福的三角理论、婚姻关系状态的报酬类型、甚至还有好色基因、婚姻保质期、婚姻保险这些与我们实际婚姻和婚姻咨询非常相关的一些内容。

三个小时的精彩演讲和讨论很快过去了,王教授讲课理论结合实际,风趣幽默又不失科学的严谨。他真正从婚姻的角度看婚姻,而不是从爱情、经济抑或是性格等的角度。因此少了一些片面的猜测和浪漫主义色彩,多的是一种务实的分析和探索,使我们真正触摸到了婚姻的实质和生活。我的感觉犹如主持人所讲:享受了一顿婚姻爱情的饕餮盛宴!我们期待王教授能有时间和大家更多的分享!

 

                                                                                通讯员:马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