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孩子的 独占行为VS自私自利

2024-03-25 11:10:23 

日常生活中,诸如争吃的穿的用的,争宠,等等,屡见不鲜。有些父母对这一问题认识比较模糊,容易将孩子的占有欲简单地归结为自私心理,这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往往要先形成自我意识,然后才能由己及人,从"我"出发,慢慢知道有"你"、有"他"、有别人,这也是符合认识论的。可以说,自我意识的奠定,直接影响孩子和外界的关系。因而,孩子早年出现的独占行为,其实是孩子认识自我的必经阶段,与"自私自利"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因此,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玩具或者抢夺别人的东西时,先不要急着认为孩子品行有问题。

区分孩子占有欲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要看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否建立。

孩子幼小,以个体活动为主,尚分不清自己和客体的区别,这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有关。当孩子头脑中有了"我的""你的""他的"概念,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时,孩子的占有欲会变得强烈,

父母要注意到,当孩子的自我意识确立后,再出现争抢行为,就要及时给孩子疏导。首先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占有的欲望;其次可以让孩子经常与伙伴一起玩,体会分享的快乐;再次父母要给孩子以适当的满足,不能粗暴地拒绝或者一味地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孩子的占有欲。

还有另一种独占行为需要父母的关注,那就是孩子特别不允许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父爱和母爱。

这种情况常常让父母开怀大笑,觉得孩子需要自己、很爱自己,而忽略了其隐含的心理。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孩子处于自我意识的初建阶段。总有强烈的排他性,当自我意识确立之后,会有包容性,这种现象自然消退。

第二,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不愿意和别的孩子分享父母的关爱。这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需要父母对孩子多关注,多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第三,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个性。可能是缺乏同情心,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也可能是家人的过分宠溺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强,认为自己的需要比别人更重要。还可能是缺乏责任感……,这时父母需要留意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的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确立而产生的正常现象。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明显和强烈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杜绝孩子形成极端的自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