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大多数人以单位为家开展工作或者居家工作及生活,但大部分居家的人们即便不工作了,在家躺着休息,看似很放松,吃吃喝喝、追追剧、玩玩游戏什么的,其实却并没有因为居家身体上得到休息而精神上有放松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有很多关于身体放松的方式,比如睡觉、躺在沙发上、拍打筋骨、泡澡等,可是精神上的放松练习却不常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虽然休假了,却并没有得到任何精神上的放松。
最近兴起一个了网络热词----“emo”,在平时交流中我们也能经常听到有人说“哎,emo了”,“太难过了,陷入emo”。这个词一般是在表达某件事让我们不开心了,暂时的难过一下,仿佛是对生活、对目前状态的一种调侃。在交流中我们用“emo”这个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丧丧的感受,但如果当我们觉得自己总是容易&l
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 子贡问孔子:“ 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 恕有几层意思:以仁爱的
由于新冠病毒在我市的反复出现,很多人会出现了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 面对疫情这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也是个体在面临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我们保持警觉、调动资源并增强适应能力来应对疫情危机,但是过度的应激反应,则会导致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疾病。 01常见问题 疫情期间针对
愿你懂得放下,活的自在;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另有安排。所有的失去,都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杨绛 有一个很著名的作家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吗?我相信有,你呢?” 对于奉行着“生活要糊涂一点”的我来说,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但是近期工作中遇到许许多多与丧失有关的案例,让我不得不对丧失的体验进行深入
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减少人员流动从而减少病毒传播,很多单位开始居家办公,学生回家上网课,很多人开始了居家隔离的生活。 郑州市心理援助热线也忙碌了起来,电话声此起彼伏,来电者们诉说着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其中有一部分来电是居家时间长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有的咨询老人睡眠问题、有的独自隔离在家焦虑情绪等等。 在这样一个居家生活的特殊时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这段话若是被我们的父辈听到, 会不屑一顾, “这说的是什么,咬文嚼字,听不懂”; 若是刚失恋的男女听到,可能愤恨或流泪, 认为这都是骗人的; 若是文人听到,会禁不住扼腕叹息, 这么美的句子,我怎么就想不出来! 同样的一段话,不同人听到, 会有不同的感
近期,郑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371-967886)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因为疫情原因带来的情绪变化,其实,这些情绪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疫情成了情绪的放大器。 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就过怎样的人生”等等有关情绪之类的表达。 难道说我们每天快快乐乐的才是最好的人生吗?我想这只不过是我们每个人理想的状
“内卷”的小A同学:“我每天不敢玩,不敢浪费一点时间,否则就会比其他同学少看一会儿书。虽然累,但我看到成绩单上提升的分数还是觉得很值得。” “躺平”的小B同学:“我们班同学每天都只睡六七个小时,剩下时间不是在刷题就是参加提升班,我也尝试跟他们一样,甚至睡更少的时间,但成绩依然很不理想。既然努力也没有用
事实上,没有任何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习惯的养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无论小孩还是大人,懒惰都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那
联系人: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 ()
手 机:15738868062
固 话:0371-58678856
地 址::郑州市沙口路25号(4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