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延迟满足

2025-07-17 08:28:35

一、延迟满足的内涵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儿童提供了一个选择: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就能额外得到一颗棉花糖。那些能够克制自己即时吃糖欲望,等待研究人员回来从而获得两颗棉花糖的孩子,就展示出了延迟满足的能力。

 

二、延迟满足的误解

被家长错误应用:在育儿过程中,延迟满足常常被家长误解。许多家长将其当作一种训练孩子“忍耐力”的手段,但却错误地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来实施。比如,宝宝饿了不喂奶,故意饿一会儿;宝宝哭了不回应;宝宝要玩具不买,提出各种条件如“考试考好了就给你买”等。

而真正的延迟满足应该是孩子自己判断是否等待能获得更大利益,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控制。这样被动的延迟满足并不能真正训练孩子的自控力,反而可能是家长满足自己控制欲的方式。

对实验本意的误读: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结果让家长们兴奋,似乎找到了成功教育孩子的法宝,但不少家长就误解了实验的本意。

实验是考验孩子“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自己做出关于马上吃掉棉花糖和等会多吃一颗哪个利益更大的判断,是否需要延迟满足也应是孩子自己的决定,而不是家长强加的 。

三、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

基因因素: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有基因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过对不同阶层孩子做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这表明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延迟满足能力,但后天培养也非常重要 。

自我控制和注意力转移: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自我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些能够成功延迟满足的孩子往往掌握了转移注意力的秘诀。

例如在棉花糖实验中,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通过转移注意力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即时满足的冲动,从而实现延迟满足。

四、延迟满足的重要性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延迟满足能力与个人的自控能力、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能力密切相关。从长远来看,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例如在对棉花糖实验参与者的后续跟踪研究中发现,当年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长大后学习成绩更好、生活习惯更良好、更能控制自己不受诱惑,在处理问题、与同学关系等方面表现也更好,而不能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   。

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延迟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如一个人可以在看到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时,选择先不购买,等到打折或有其他优惠时再进行购买;或者在吃饭前先完成一些任务再进餐等,这些都是延迟满足在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延迟满足人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资源,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或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