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丛林的钢筋水泥之间,如果说有一扇门永远敞开着,那一定是有祖父母在的家门。在老旧相册泛黄的边角里,三代同堂的合影总泛着温暖光晕。但当现代教育理念与陈旧养育方式激烈碰撞时,那些以爱为名的祖辈关怀,可能在不经意间化作刺痛心灵的玻璃渣。
01
今天的主题源自于一个中学女孩小许的故事。如今的她可以独自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比如自己订票,安排外地旅行;自己报名,参加舞蹈比赛。但是她依旧觉得自己不够好,会在亲朋相聚的时候自惭形秽。这一切源自于代际互动带来的隐性心理创伤。
小许讲述了很多爷爷奶奶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至今就是心里不舒服。比如爷爷奶奶对一些医学、健康常识的陈旧观念和教养方式,“发烧了就得捂着,捂出汗就好了”“冬天你穿这么少,等你年纪大了会得风湿的。”“吃辣的,你一会喉咙疼别怪我。”记忆中还有很多情感绑架似的、恐吓式的教育“不吃光饭菜就见不到爸爸妈妈”。
再就是爷爷奶奶言行举止中透露出的重男轻女的姿态。小许亲眼见到爷爷把姑姑专门给自己买的巧克力偷偷塞给弟弟,并嘱咐他不要让自己知道。这种性别差异化对待留下的心理烙印,往往比物质不公更深刻。
02
小许与同龄的同学相处挺和谐的,在她的眼中同学们跟自己都是平等相处的态度,她也发现只要自己言行举止注意别人的感受,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和矛盾。
可是小许也意识到自己内心其实挺孤独的,因为并没有真正地开放自己的心扉。通过深入地交流,小许尝试着去自我肯定,向亲人表达自己,一步步稳定自己的情绪。
像小许一样遭受代际创伤的孩子其实挺多的。因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父母早出晚归,祖辈不得不告别老家的生活,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或者孩子被送到老家学习生活。
对于小辈的养育,老人家有的可以说是过度保护。比如手表定位孩子,跟踪监视孩子外出游玩活动,要啥给啥。有的可以说是忽视情感教育的,“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许哭”。有的可以说是隐性否定孩子,“我们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自己挣工分了。”
03
有句话这样描述祖辈的爱,它像陈年普洱茶,醇厚中可能夹杂岁月积存的杂质。
所以,破解代际伤害的密码不在于割裂亲情纽带,而是搭建理解差异的彩虹桥。爷爷奶奶们要像下一代传递爱,也要先学会关爱自己。放下“不得不”那种被迫生活的样子。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姿态了解年轻人。当
60岁老人学会用视频软件记录孙辈成长,当00后少年懂得用方言讲述手机功能,那些曾经的情感裂痕,终将在双向奔赴的对话中绽放出新的理解之花。代际创伤的治愈,本质上是对家族情感基因的重新测序,让爱的传承在时代更迭中完成自我进化。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