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科普】浅谈青少年抑郁

2024-04-17 10:06:13

2024年4月11日晚20点,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李军凤老师应邀做客#河南交通广播FM104.1,就《青少年抑郁》这一主题做了精彩的分享。

 

主要内容

青少年抑郁相关数据

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青少年抑郁症父母指南

01  青少年抑郁数据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抑郁症检出率达40%。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今年全国两会聚也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代表委员们从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常规化开展学生心理情况筛查、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看来,建立规范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格局。全社会都在努力!

02  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儿童青少年抑郁根据其程度不同,可分轻度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3种。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如下特征:

  • 情感低落:可从轻度的心情不佳到忧伤、压抑、苦闷,甚至悲观绝望。兴趣消失,哀声叹气、心情沉重,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和乐趣,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自我感觉头脑迟钝,学习效率降低,注意力下降,思考问题困难,应答反应减慢,主动言语减少,80%左右的患者还有计算能力、理解判断能力和记忆力下降,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 负性认知偏差:自我评价低,自罪自责,甚至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 意志和行为障得:日常活动减少、回避社会交往、行动缓慢、意志减退,不愿上学。严重者终日茶饭不思、寡言少语、以泪洗面,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 躯体症状:青少年抑郁症早期可能最先出现躯体症状,抑郁情绪并不明显,如: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腹胀、食欲减退、便秘、消瘦、四肢麻木、晚上难以入睡、早醒、多梦、睡眠质量差。

虽然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善,其心理状态的表达不如成年人明确。但是仍然会有一些表现会体现出孩子的心理问题,下面是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警示符号:

  • 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

  • 经常恐惧、焦虑不安、烦躁、担心。

  • 情绪不稳,冲动。

  • 容易生气、产生敌意或爱发脾气。

  • 无兴趣或总不愉快。

  • 行为古怪和无理性

  • 控制不住的反复洗手、反复检查,脑子反复想事。

  • 不由自主地反复眨眼、挤眉、努嘴、抽鼻子、摆头或身体抽搐。眨眼、挤眉

  • 无法控制的清喉、嗓子发声。

  • 睡不着或睡不好。

这些症状在半个月内持续出现,家长就需要警惕了,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要处理,出现了抑郁情绪,持续三个月的,有可能进入一个习惯性的抑郁状态。三个月后,就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了。

03  青少年抑郁的原因

为什么孩子会抑郁?很多人会说,孩子病了,就是因为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就是因为学校怎么了、社会怎么了,“父母皆祸害”“都是原生家庭的错”。这些单一归因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我们很多时候习惯了简单归因:因为学校课间十分钟没了,所以孩子病了;因为爸爸给了他一巴掌,所以孩子病了;因为老师批评他了,所以孩子跳楼了。其实心理问题很复杂,一般认为是个体的生物易感性、成长环境和社会系统的综合因素等。

但是从当下我们每一个父母能着手调整和预防的角度,我们还是要重点讲讲,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陷入抑郁症的泥沼呢?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过度保护/包办代替。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爱孩子就是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不能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和伤害,于是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代替孩子解决其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这类父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割草机式父母”。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的很多潜能得不到激发,意志力得不到磨炼,也体会不到自我成就感和生活乐趣。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个性敏感、脆弱、无力,抗压抗挫能力差,遇到压力和困难很容易败下阵来,进而产生各种退缩逃避行为。

2、过度控制。还有一些家长被称为“直升机式父母”,全天候在孩子头顶盘旋,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求孩子什么事都要按父母的想法去做,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意愿、兴趣和习惯。这会让孩子严重缺少自由感和空间感,内心十分压抑,产生窒息感。

3、过高期待。一些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期待,这种期待既不符合孩子的天赋、个性,也违背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家长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培养各种兴趣,做各种规划。这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会因为自己实现不了父母的愿望,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负罪感。

4、批评、否定、攻击等各种伤害性言行。一旦孩子做得不好,或不符合父母的意愿,有些家长就开始采取批评、否定、威胁、攻击等方式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孩子的心理会因此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出现抑郁、焦虑、厌学、自我封闭、沉迷手机等问题。

孩子病了,我们首先不要说为啥你这么脆弱?怎么别人不病偏你病了?这就是简单归因,认为是孩子懒了,也是在拿孩子病这件事,在攻击孩子。只会让她更自责和沮丧。还有的家长说,是没听我的话了,意志力不坚强了,所以病了。有的家长会说,“什么抑郁症,我看是打得轻了”,还有的家长特自我感动,“就是我对他太好了,扔农村去养得皮糙肉厚就好了”。这其实也有点自以为是,是完全没办法理解孩子的痛苦。

还有的家长在另一个极端,认为孩子没问题,都是没养好,是爹不好、妈不好。很多妈妈来找我,说:“孩子病得很严重,都是我的错。”我说,你确定都是你一个人的错?你真的相信凭你一己之力,一个人就可以让孩子病得这么严重?这也是家长巨大的愧疚,是家长自我改善的动力。同时也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生命个体特殊性的表现。

04  青少年抑郁症父母指南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常都会把父母当作自己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稳定同样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在每一天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及思维变化,带着温度去感受,认真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倍增,从而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父母应留意一下自己,有没有把工作、社会中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有没有一不小心把在家庭中属于相对弱势的孩子作为情绪垃圾桶,“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更不要拿孩子撒气”。

▲父母需要克制自己控制孩子喝过多多度指导孩子的欲望,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权和自我探索空间。很多父母一切为了孩子,不顾自己的需要,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只会拼命付出。这样的父母容易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抱负强加给孩子,把辛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愤怒转移给孩子,由此也激发出孩子的内疚自责或反叛攻击。

▲家庭成员间应该学着互相发现优点,多积极具体的反馈、多支持鼓励,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

▲要想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父母要先学会照顾好自己,去拥有自己的快乐和人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清晰的边界能让孩子学会分离、独立和成长;另一方面,有自己生活的父母也会把这种生活哲学传递给孩子。

面对有抑郁情绪的孩子:

1、父母要做好“容器”角色。抑郁的孩子通常是拒绝沟通的,或者以攻击的方式表达情绪,这样做容易激起父母愤怒的情绪。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处在一个困难的时期,很多负面情绪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2、当孩子拒绝沟通时,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感受。

3、多找机会温和而积极的打开沟通的渠道。如果孩子开始讲述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打断和说教。真诚倾听就好,静静地陪伴或简单地拥抱,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4、如果抑郁程度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帮助孩子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做好康复计划。

其他内容

【心理讲师】技能实操课   5.18日开课

【沙盘游戏疗法中阶班】4.14日开课

【心理师技能提升课】4.14日开课

想了解 全年心理课程安排 点这里

想了解 2024年团体会员单位公开课时间安排 点这里

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个人会员申请 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