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玻璃心吗,一碰就碎

2022-10-14 14:34:31

昨天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一个高一学生家长打来的,主要咨询孩子是否生病了,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她和孩子的父亲离婚多年,生活负担大,平时性格较急躁,经常忍不住打骂孩子。初中开始孩子逐渐开始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觉得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觉得生活无意义,消极悲观绝望,胆小怕事,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有明显的轻生观念。

前一段时间,同学对孩子言语暴力时,又想起了被自己打的场景,孩子说自己特别难过,在学校没有人可以倾诉。逐渐就出现高兴不起来,对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无缘无故的就会感到悲伤,控制不住的流泪,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浑身乏力,脑子反应退钝,食欲差,夜间睡眠差,感觉前途一片渺茫。

母亲开始以为孩子矫情

说各种伤害孩子的话语

“你的心是玻璃做的吗,一碰就碎”

“心眼怎么这么小”

“怎么这么没出息,就会哭”……

直到发现孩子有自杀行为时才觉得问题严重,开始重视,于是打热线求助。经评估孩子已经达到了住院治疗的标准。

抑郁症VS玻璃心

抑郁症不是玻璃心,更不是矫情,这是一种错误认知。其实刚开始出现抑郁状态的时候,如果得到重视,早期是不需要直接用药物治疗的,药物治疗也不是唯一的方式,心理疏导、社会支持、自我改变认知等都有助于帮助刚进入抑郁状态时的情绪改变。但是如果是生物性的或者是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需要就医的。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DSM-5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2周时期内,出现5个或以上的下列症状,表现出与先前并且较既往有显著的功能变化,其中至少有一项是:1)心境抑郁或 2)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注:不包括那些能够明确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症状。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即可以是主观的报告(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例如,表现流泪)(注:儿童和青少年,可能表现为心境易激惹)。

2.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既可以是主观体验,也可以是观察所见)。

3.在未节食的情况时,体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都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可表现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由他人观察所见,而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的坐立不安或迟钝)。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恰当的感到内疚(可达达到妄想的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患病而自责或内疚)。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既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有某种自杀企图,或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温馨提示:自行判断不可代替专科医师诊断。精神障碍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谓正常与不正常的划分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而且,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别,还受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某种范围内看似异常的行为,在另一种环境下就不足为奇了。因此,精神障碍的确诊是十分困难的,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定论。看见书上写了一些症状,就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